当前位置: 来榜家园首页 > 放眼天下 

老知青重温50多年前的激情岁月,感叹第二故乡岳西的巨大变化

 

 
知青,是特定历史时期里一个群体的称谓,而知青岁月更是他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1964年8月,未满16周岁的李小林从合肥七中初中毕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岳西县店前公社龚屋生产队插队落户当起农民。经历 15年知青生活的李小林,在回忆那段岁月时,更多的是对那片山水的热爱。
 
上山下乡的“过三关斩N将”
 
“当时国家有口号‘好儿女建设四方,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我们是有思想有奋斗目标的,所以当时一有号召,就积极响应了。我们是合肥第一批集体下放的(知青),一共有170多人。”据李老回忆,当时上山下乡,还要“过三关”。即思想关、生活关和劳动关,三关都通过才能安排下放。“我是自愿下乡的,所以做好充分的准备。”
 
15年的知青岁月里,李老干过农活、也教过书,还当过果树管理员,先后被评为“五好社员”“优秀教师”“活雷锋”。多年的磨练,让李老成为一名真正的农民。“那时,为了让地里的庄稼长的好,都是挑粪施肥。但粪水如果直接泼在秧苗上,会打秧(烧秧),所以我就用手抓粪,放在稻田根上,这样既能起到施肥作用又不打秧。” 说罢,李老笑笑表示,当时是真的有激情,现在都未必做的下来。
 
 
荒废果园结出希望之果
 
“奋斗是艰苦的,但奋斗坚持下去是会带来幸福的。”采访中,李老向记者讲述了他8年果树管理员的一波三折。
 
“果树是前人栽种的,两百多棵梨树。由于当时村里不懂管理,二三十年了,梨树一直都是结了果子没多久就掉了。渐渐的,村里人就不做指望,想把果树砍掉改种田。” 初次接触果园就遭遇难题。刚调过去负责果园管理的李老,觉得好好的果树砍掉很可惜,于是就四处打听解决办法。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在县里(岳西县)林业部门一位姓单的人那里求得了两本有关果树管理的书。
 
经过用泥混药灌进虫眼、用棉花塞等多次试验,终于解决果树生虫掉果的问题。次年,两百多棵梨树顺利开花结果,后来这片果园每年都能给生产队带来几千元的效益。“当年,记者过来拍果园大丰收,我正往肩上扛梨呢。”说罢,李老拿出张老照片,照片上年轻的李老穿着背心,笑着看向镜头,肩头上扛着满满一筐梨。
 
 
在第二故乡奉献光和热
 
“当知青的日子我觉得很快乐,感觉自己就属于这片土地。与山水为伴,以书为友。”15年知青岁月,让李老爱上了大别山中的这块热土,也爱上了纯朴善良的岳西姑娘。1973年,李老在店前娶妻生子,从此岳西成了他的第二故乡。1979年底,李老搭上了岳西知青招工招干的末班车,成为了计划生育干事。之后,调任到县乡镇企业局、县文体局工作,于2008年退休。
 
 
“2006年我离岗休息回到合肥,但心里念念不忘的是以前教书时每天都要越过的山头峡谷。山里的鸟叫、蝉鸣和流水的瀑布都在努力把我的思绪拽回那里,于是我就决定一定要让更多人了解它(司空峡谷)。”
 
“现在我们遇到了好时代,要抓紧时间办事。”据了解,退休后的李老也未曾停下脚步,四处奔走,招商引资,为建设“司空峡谷”(目前正处于开发状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来榜新闻早班车   魅力老区   生活信息  放眼天下

猜你喜欢

专题报道

关注我们

微信扫描关注来榜家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