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来榜家园首页 > 百姓心声 

【群众话民生】一个乡村医生的感悟

        我叫王胜前,今年48岁,是岳西县来榜镇花墩村的乡村医生,在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奋斗了27年,一直为守护村民的平安健康不懈努力着。与初入行时相比,我深刻感受到了民生工程的实施对农村群众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前,缺设备,看病难

  1993年,20岁出头的我踏上了乡村医生这条路。当年家人都觉得这个路子好,我根本没有多想,就去学医,毕业后正好我们村卫生室的老医生年龄大了,我就在他的劝说下接了他的班。这一干,就是近30年。

7aec10170e82b006c234234750971b90.jpg


  当时的农村卫生室,基本上都是私立的药店为主,医疗设施简陋,都是自费购置设备、用具、药品。我也是接管了老村医的一切,并由他带了两年才一个人放开手脚干的。花墩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山高岭大,村民们有了大病小病也都是先来我这里看一看,实在不行再去乡镇或县医院。每天,小到健康咨询、测量血压、清创换药,大到输液治疗,转诊疑难病人,几乎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有时要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家。那时候,交通极不便利,碰到有人半夜发病,病人家属只得半夜敲门。然而许多时候,受设备和医术限制,稍复杂一点的病我就束手无策。我虽辛苦,但更重要的是看不好患者的病。看病难,是当时农村群众的头等苦脑。

  现在,政策好,有团队

  2003年开始,国家开展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人每年筹资10元钱。于是,人们说“赤脚医生”回来了。随着国家投入的加大,2007年将新农合纳入民生工程,2009年,将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连续几年,乡村医疗卫生设施从房屋到内部设施,从器械购置到药品零差率,还有一次次培训,让我们的医疗技能和服务水平得到全方位提高,可以说民生工程政策让乡村医生基本上实现了“改朝换代”。

165715bec86164aff8c76b0d2c86f471.jpg


  农村群众就医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还是近几年。2015年起,健康脱贫如春风吹进了乡村大地,国家对贫困人口代缴参合金,新农合参合率实现了100%全覆盖,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一年比一年高,大病保险、医疗救助、“351”“180”陆续走向农村,惠及贫困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老人、幼儿、慢性病患者免费健康体检、指导就医,尤其是近两年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但提高了贫困群众防病治病能力,更重要的是有了县乡村“1+1+1”的服务团队,做我们基层卫生人员坚强的医术后盾。有了他们的“一对一”帮扶接对,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回来还能在家门口得到有效康复和休养。我相信,随着日臻完善的农村医保系列民生工程服务体系的深入推进,农村缺医少药技能低的时代一去不返,看病难、看病贵会得到有效改善。

  将来,坐村室,看专家

  今年,我县又将“智医助理”纳入了民生工程,我的医疗室9月份配备一台移动终端设备,并开始运行了,上级医生可在线实时查阅患者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检验检查等资料,制定诊疗方案,及时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a35956c356f43b1381bcdf0b92e537aa.jpg

  原来我们对于疑难杂症及危重的患者不敢收治,只能转上级医院就诊,现在有了智慧医疗,自己搞不清楚时,能够让上级专家帮助诊断。若是遇到疑难病例,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听听专家的意见,让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专家的诊疗。

  原本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无人问津,医疗资源两极化。有了智慧医疗远程会诊,老百姓到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得到实质性改善,既能减少病人的长途奔波、排队挂号等诸多不便,又能提高我们基层的诊疗服务能力。

  回想20多年的历程,是民生工程让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改善了就医环境、均衡了医疗资源、减少了群众就医负担。有民生工程政策支持,更坚定了我立志终身作为当地群众健康守门人的决心。
(岳西县来榜镇花墩村王胜前口述 镇民生办整理)               
来榜新闻早班车   魅力老区   生活信息  百姓心声

猜你喜欢

微信扫描关注来榜家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