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来榜家园首页 > 来榜网专题 

建设富裕来榜 特色产业铺就富民之路

    春采鲜茶,夏事蚕桑,秋收瓜蒌,冬忙药材……一年四季来榜镇,产业富民书华章。特色产业是农民的“提款机”,也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助推器”。来榜镇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桑、茶、菜、瓜(瓜蒌)、药”5个支柱产业。目前,全镇拥有桑园14800亩、养蚕3841户、年产鲜茧325吨、产值1306万元;茶叶9200亩、产干茶184吨、产值2392万元;四季豆6500亩;瓜蒌6050亩;白芨、苍术、桔梗等中药材3000亩;五大产业年收入近亿元。建成了有机黑猪、鲟鱼、娃娃鱼(大鲵)、山羊等特色养殖基地。来榜镇特色种养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为广大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图片来源网络

    斑竹村蚕桑历来闻名遐迩,享有“安徽蚕桑第一村”的美誉。近年来,村“两委”努力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据统计,该村目前发展桑园2309亩,今年共养蚕6500盒,产鲜茧194吨,产值达671万元。并通过举办蚕桑技术培训班、邀请省农科院专家进村入户指导等方式,加强对蚕农技术服务,进一步发挥蚕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推进蚕桑良性健康发展。栽桑养蚕已成为斑竹村的支柱产业,并且斑竹村于2015年8月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蚕桑)专业示范村”。

    在关河村桑枝食用菌种植大棚里可以看到,整齐摆布的菌袋上已经长满了菌菇,淡灰褐色的菌菇嫩嫩的,煞是招人喜爱。“这是利用废弃桑枝制成的菌袋,既环保生态又增加收入。”关河村大学生回归工程人员吴松青介绍,“70%的桑枝条、17%的玉米芯、12%的玉米面,再加1%的石灰,发酵一个星期,作为菌料,然后放入菌种,播种20多天后就陆续出菇了。”

    作为全省蚕桑第一镇,蚕桑产业是该镇支柱产业。依托来榜自身生态优势以及成规模的桑枝原料发展桑枝食用菌产业,有效延伸了蚕桑产业链。

    提起桑枝食用菌,关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松算了一笔账:“发展桑枝食用菌可以有效解决桑园废弃桑枝问题,使之变废为宝,且菌渣又可作为有机肥施入桑园,蚕农年亩桑值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可降低生产成本三分之一以上,利润空间增大四分之一以上。”

    图为吴松青在岳西县首届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2015年11月6日)现场介绍他的“利泰”桑枝食用菌项目

摄影 韩振球

    桑枝食用菌,石化思远情。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份建立,由中石化扶贫资金145万元(全县8个村入股),同时吸收关河村集体资金50万,当地农民集资10万,当地农民王松、吴松青个人资金各10万,银行融资200万投产建设。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旨在以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之路,打造桑枝富硒食用菌大健康系列产品,形成岳西第四大支柱产业。该公司可年产菌包300万个,能带动全县280户贫困户从事桑枝食用菌产业,年实现毛利润300万元,为山区贫困户开辟出一条有效而持久的“精准扶贫”之路。

图片来源网络

    在特色养殖中,安徽名山公司引资2500万元兴建的有机黑猪肉生产基地,是国内第二家有机猪生产基地,生猪放养在海拔800米的高山上,吃的是绿饲料,喝的是山泉水,住的是山洞,年出栏生猪5000头,生产的有机黑猪肉在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定点销售,2010年直销上海世博会,产品供不应求,销售价格是普通猪肉的2-3倍,已经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客商利用来榜花墩的优质水资源养殖鲟鱼,成品鱼价格达到80-200元/公斤,年产值达500万元,成为安徽省内最大的鲟鱼养殖基地之一。

    “我镇以壮大镇域经济、建设‘富裕来榜’为目标,特色产业正在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将带动广大贫困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高农户的综合生产效益,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以龙头大户带动农户参与发展壮大“桑、茶、菜、瓜(瓜蒌)、药” 5个支柱产业,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全镇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来榜镇镇长王晓燕满怀信心地说。

来榜新闻早班车   魅力老区   生活信息  来榜网专题

猜你喜欢

微信扫描关注来榜家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