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汪爱珍事迹简介
汪爱珍,岳西县头陀镇西美村人,在丈夫突发脑溢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后,她不离不弃,八年如一日的守候在丈夫身旁,用无微不至的关心,诠释着爱。今年被评为“最美岳西人”。 1984年,汪爱珍与比自己大2岁的小伙子王青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王青在头陀镇三井电站工作,1988年,汪爱珍开始在家门口开了个玻璃店做点小生意,生意比较红火,一年有2万左右的收入,过上了殷实的小日子。 2007年5月,丈夫是脑干出血,情况十分严重,在县医院治疗28天无果后紧接到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治。那一年,也正值儿子王煜中考,汪爱珍顾不上孩子。医生说至多只能活6个月,即使治好了也可能变成植物人,干脆放弃。亲戚朋友,包括丈夫的父母都劝她放弃。“放弃了丈夫,就等于放弃了整个家,放弃了我唯一的儿子,我不能这样就丢下他不管,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汪爱珍坚定的声音震撼了在场所有人。 2007年9月份,儿子王煜考取了重点高中,开学的那一天,儿子来到父亲的床前,哭着喊着“爸爸快醒过来,我考上岳中了!”这时,丈夫的眼睛里慢慢流出两行泪,突然睁开了眼睛大哭起来。丈夫王青虽醒来了,仍然和植物人差不多,全身不能动,生活不能自理。丈夫生病,家里总共花了一二十万,还欠下了亲戚朋友十多万。于是,汪爱珍变卖了家里的玻璃店,一心照顾丈夫。为了防止褥疮,她每隔2小时帮丈夫翻身一次,每天从吃饭、喝水、擦洗、按摩、吃药、大小便料理等等,从没落下过任何一个环节。有段时间,丈夫突然腹泻,一天要拉十几次,汪爱珍耐心的帮他一遍遍的换下脏衣擦洗。 那年儿子正好读高三下半学期,学习十分紧张,汪爱珍带着病夫去县城岳中旁边租了几平米的房子照顾儿子,租房子的钱由汪爱珍的三个兄弟承担。就这样,汪爱珍一边照顾丈夫,一边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直到儿子高考结束。2011年,儿子考取了安徽理工大学。 为了维持家庭开支,除种好3亩地外,还学着养鸡种菜,设法缓解家中的窘困作。为了挣点零用钱,她还偶尔卖点农家菜贴补家用。过度劳累使得当时只有40岁出头的她看起来比同年人苍老了许多,还落下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虽然日子十分艰苦,但当看到丈夫还在自己身边,儿子一天一天健康成长,我就感觉很幸福,即使再苦再累,我也值得。”汪爱珍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