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金秀平事迹简介
金秀平,女,1951年出生,黄尾镇门楼村村民。十七岁时,经人介绍与黄尾镇门楼村的郑光庆结为连理。 奉养老人,拳拳孝心。郑光庆家弟兄三人,老二忠厚本分,老幺年幼,父母身体不好,生活本就拮据,但夫妻二人仍然把远在霍山县的祖母接过来赡养。每天金秀平都和弟兄几人上山下地的干活,挣工分。当时的粮食根本不够一家人吃,她就把好点的饭菜让给长辈吃,再尽量想办法让丈夫和弟弟们能吃饱,而自己每餐只靠着灶台吃点残汤剩菜。1978年,公公郑克绍患了胃癌,寝食难安。金秀平她寸步不离床前,端茶递水,嘘寒问暖,一直侍奉到公公寿终。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祖母九十四岁时寿终正寝。金秀平和婆婆相处三十多年,亲密无间,从未红过脸,1994年,婆婆因突发心脏病离开了人世,走时非常安详。 关爱兄弟,手足情深。老二郑光余是个本分人,连话都说不清。金秀平不忍心看着他打一辈子光棍,就和丈夫四处托人说媒,经人介绍娶了一位哑巴姑娘。一年后哑巴弟妹顺利产下一男婴,一家人喜不自禁,但对于金秀平来说,却意味着更重的任务来了,因为弟妹根本不懂养孩子,所以侄儿的一切都得她操心,而自己那时已有了四个孩子。从侄儿出生那天起,金秀平就带孩子睡觉,每晚要抱到弟妹床前喝三次奶,平时给孩子擦洗打包、调养料理等全是她的事,特别是哑巴弟妹突发癫痫溺水身亡后,对侄子比对自己的孩子还亲。为了让这个孩子能永远记住大伯大妈的恩情,一位族长给他取了个家号“金石”,大名“郑敬伯”。小弟也一直视大嫂为最亲的人。一次患病,大嫂送他到医院,后叫母亲来陪护他,可小弟却对母亲说:“还是叫大嫂来照顾我。”可见在弟弟妹妹们的心目中,嫂嫂已成了最值得信赖的人。 言传身教,以德育人。金秀平共育有三女一男,她对子女既疼爱又严格,注重言传身教,自身的优良品质对子女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三个女儿已出嫁,她们秉承了母亲勤劳贤惠的美德,孝顺老人、勤俭持家。郑宗柏高中毕业后返乡创业,通过勤劳致富,在公路旁买了一块地,盖起了一座小楼房,凭借交通、信息的优势做起了竹木及农副产品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和睦乡邻,克已为人。金秀平嫁到郑家四十多年来,不仅与丈夫相敬如宾,与家人和睦相处,与周边的乡亲们相处得更是融洽,从没跟人红过脸。哪里有事去哪里,哪家有事帮哪家。邻里有啥红白喜事的,都要提前和她商量,她善谋划、巧安排,什么事都替人考虑得周周到到。她还亲自帮人掌大厨,来在人前,走在人后。金秀平的为人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她的家庭也已成了当地家庭学习的楷模。黄尾镇党委政府曾先后授予金秀平及家庭“三八红旗手”“五好家庭”“最美岳西人”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