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榜: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 顾家务工两不误

[复制链接]
查看48063 | 回复0 | 2020-3-17 18: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icxp_wxonkey]i0935p5894a[/micxp_wxonkey] TIM截图20200317185726.webp
    2月13日,在岳西县来榜镇关河村思远生态农业公司桑枝木耳基地里看到,许多贫困户都在忙着挂菌棒、采摘晾晒桑枝木耳。

“我在桑枝木耳基地做事,一天挣到100元左右,今年做了10多个工,已经挣到了1000多块钱。”来榜镇关河村脱贫户余霞玲介绍说。该镇桑枝木耳产业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岗位,实现了脱贫增收致富的梦想。

桑枝木耳是用废弃的桑树枝条来培植木耳,被专家赞誉为“循环农业的典范”。该公司年产菌棒300万棒,产干桑枝黑木耳30万斤,可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净利润300万元以上,当地很多贫困户通过在桑枝木耳基地务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我村桑枝木耳基地今年生产桑枝木耳300万棒,为22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来榜镇关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松说道。

在来榜镇清潭村海棠服装厂扶贫车间,几十台排列整齐的缝纫机前,工人们正在加工童装产品,车间内一片忙碌的景象。

“我在这个扶贫服装厂上班,工资一个月有2000多元,在这里上班离家很近,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真是一举两得。”来榜镇清潭村脱贫户王红留告诉记者说。

该扶贫车间的建立,把过去简单的送钱送物给贫困户,变成现在的送工作到家门口,做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激发了她们的内生动力,使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离家不离村就能实现增收脱贫,切实发挥了“小车间”的大作用。

“我们扶贫车间有工人24人,其中贫困户14人,为了她们更好地便于照顾家庭,采取灵活的计件方式发放工资,到目前她们最高的工资每月可以达到3000元。”来榜镇清潭村扶贫车间负责人徐小记说道。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