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了解到来榜镇有“来榜十景”,其中“八字摩崖”引起我的注意。好奇百度:八字摩崖位于羊河村,该摩崖刻有“芳草连天呈春色,碧水巧梳妆”,出自明代诗句。来榜羊河真的有这处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独特景观吗?
由此判断,该摩崖石刻可能在羊河村八字岩水库。八字岩水库曾去看过,巨大崖壁,甚是壮观,但当时并没有发现诗刻。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呢?不妨先去羊河村部询问一下。
这日气温“骤降”,短袖出门,顿觉寒意。沿318国道向西,经莲云乡往来榜骑行。在209国道将进入来榜境坳口,向西拐入“瑶塆”方向。进入山区后,天阴有雾,雾水很重,犹似飘着蒙蒙细雨,更使寒意萧萧。
上次访八字岩水库,走的是中关西水、北山方向。这次经莲云、从羊河村东边翻山过来。不同的路,不同的乡景。
上到“上冲”,路开始向下。山间村路,一车宽,多弯,急陡。至一处洼谷,有一片茶园。注意到路边有野栗子,枝头张开了刺蓬,露出小栗子来。想起在侄女年幼时,带她上家山打野栗的往事,其中乐趣叫人难忘。停下来摘剥了数蓬,喜得若干小栗子,自觉自家的乐趣正在于山水自然间。
山路塆处人家,那人气烟火的温度像老朋友相逢一样。近羊河村部,乡村大舞台旁的一户人家,俩位老人端着碗在门口一站一坐吃饭,形貌纯朴,也定睛望着我,是才吃早饭吧。
至村部,询问工作人员,可惜无人知悉。虽说是从网上了解到的,但我想不会是空穴来风吧,那“来榜十景”说的确像那么回事,所以个人相信摩崖石刻或是有的。如果有知晓的朋友,请留言相告。
原路返回。始上坡的河边地上,有一位老人在“起茯苓”,觉得有意思,即停下来过河去看。了解到此地属羊河村学堂组,老人家就在附近,今年快八十岁了,还能抡条锄挖茯苓,精神健康良好。据老人说,告了有近三百窖,预能起潮苓五百斤。当初挖乡场、搞松树料,请人费用花去了七八百元。目前潮苓价大概在三四块,能卖一千多,除去成本,大概还能得一千块钱的收入。为什么算这个账呢?我觉得,这反映了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更是上了年纪、生活没有保障的老人们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来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劳动。那其中的人间烟火气,朴素的乡村生活,每逢每刻,总叫人牵肠动容。老人是打算卖潮苓的,我也曾收过潮苓生意,不过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当前不了解行情,并没有这个计划。想起前两日在响肠还碰到有人骑摩托收潮苓,相比较来说,叹自家天天消耗,除了上班赚点死钱,别无大用,像这样的眼前生意也就错过了。旁边的桑叶地,老人的老伴正在摘叶,家里还养了蚕。又想起前几天在温泉看到一户人家养蚕的现场,了解到今年茧价二十多,一年养蚕的收入有一二万,虽辛苦,也可观。别了挖茯苓的老人,往上经东冲谷地,还种有一片冬桃,使我又想,人家都有赚钱的来路,都勤劳肯干,而我呢,真叫人惭愧心忧啊。想到影片《黄河在这儿拐了个弯》中的赵大,因没有心劲,靠酒打发日子。想到世上富有幸福的人有很多,而落后艰难不幸的人也很不少。每见这些人事,想到这些,总有感活着的不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来榜镇羊河村(2025.10)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清晨泡一杯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