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童谣

[复制链接]
查看6358 | 回复0 | 2017-8-11 15: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童谣
           紫苏(1)
   小小紫苏紫又红,
   妈妈摘取晾阴蓬。
   我若发冷并头痛,
   煎加红糖一服松。(2)
   若还咳嗽用苏子,(3)
   大便干结也管用。(4)
   爷说祖辈都用它,
   一家健康立大功。
       注:
1)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的叶和茎枝。我国南北均产。每年7-9月收集地上部分,阴干采叶用。辛温,归肺、脾经。功能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发热恶寒,兼风咳嗽或胸闷不舒者,      
2)用紫苏叶1小撮加红糖煎取汁服。
3)苏子可止咳。     
4)苏子质多油,还可以润大便
薄荷
   去年河边捉迷藏,
   一风吹来薄荷香。
   小姑拔起一大把,
   笑言回家配药方。
   发热目赤咽喉痛,
   总把此物来煎汤。
   不打屁股吊胳膊,
   疏风散热是妙方。
称:薄荷
类别:解表药
别名:蕃荷菜、苏薄荷叶药用部位:茎叶
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5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7cm,宽1~3cm;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栽培要点:
产地:我国南北均产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晴天采割晒干或阴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凉;辛;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涨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宜后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敷。
禁忌:阴虚发热、血虚眩晕者慎服;表虚自汗者禁服。不宜多服久服。  
注:药材炮制参见《中药
        生姜
   小生姜,辣又香,
   每逢感冒喝姜汤。
   汤里加了红甜糖,
   又辣又甜香。
     汗一出便安康。
名称:生姜
类别:解表药
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栽培要点: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微温;辛;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捣汁冲。外用:适量,捣敷;或炒热熨,或绞汁调搽。
禁忌:阴虚内热及实热证禁服。
      葱白头
   葱白头儿白嫩香,
   发汗解表善通阳。
   轻微恶寒头身痛,
   妈妈煎汤与我尝。
   那日腹痛不得了,
   捣葱敷脐痛便忘。
名称:葱白
类别:解表药
别名:葱茎白(《纲目》)、葱白头(《药品化义》)。 葱(《诗经》)又名:和事草(《清异录》)、芤、菜伯、鹿胎(《纲目》)、火葱(《草木便方》)、大葱(北京)、四季葱。
药用部位:鳞茎
药材性状:以鳞茎粗大而长、气味辛烈者为佳。
栽培要点: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栽植。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叶及外膜,鲜用。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发表散寒,通阳,解毒,杀虫。
用法用量:9-15g。
禁忌:表虚多汗者慎服。  
       桑叶
   绿桑青青蚕儿好,
   经霜打下是药草。
   记弟去年九月里,
   咳嗽眼红并发烧。
   妈煎桑叶弟频服,
   未曾三天病儿跑。
名称:桑叶
类别:解表药
别名:冬桑叶、双桑叶、霜桑叶、双叶、铁扇子
药用部位:叶
药材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栽培要点:
产地:我国南北均产
采收加工: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苦、甘;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禁忌:肝燥者禁用。  
注:药材炮制参见《中药材炮制通则》  
      苍耳子
   苍耳子,小剌球,
   又粘衣服又缠头。
   小明头痛流浊涕,
   煎服球子便轻松。
   医说此是鼻炎症,
   常服耳子有奇功。
名称:苍耳子
类别:解表药
别名:牛虱子、胡苍子、苍郎种、棉螳螂
药用部位:果实
药材性状:本品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黄绿色,全体有勾刺,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分离或相连,基部有果梗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成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有油性。气微,味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梗、叶等杂质。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肺经;有毒
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禁忌:虚性头痛、痹痛禁服。  
注:药材炮制参见《中药材炮制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