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临床] 温经汤治疗不孕症

[复制链接]
查看6047 | 回复1 | 2017-7-25 08: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经汤治疗不孕症

作者:王业龙
640.jpg
(图片来源网络 图文无关)
  温经汤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妇科临床常称本方为“大温经汤”。其组成为吴茱萸9克 当归9克、芍药6克、 川芎6克 人参6克、桂枝6克 阿胶9克 牡丹皮(去心)6克、 生姜6克 甘草6克、半夏6克 麦门冬(去心)9克。功能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久不受孕者。 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为君;当归、川芎,芍药、丹皮养血祛瘀为臣;阿胶、麦冬养阴润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半夏、生姜降逆温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配,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古人将本方誉为妇科调经之祖方。因其配伍严谨,虽有温经、活血、益气、养阴之功,却无燥、耗、壅、腻之弊,方中用药照顾到妇女各方面生理特点,所以本方之适应范围是很广泛的,凡寒凝、瘀血兼气血耗伤之闭经、痛经、不孕、月经不调诸病,皆可以加减应用。笔者用本方加减治疗妇人不孕症,每每应手取效,兹举二例:

  例一  :李女,32岁,2011年4月5日初诊。曾于1998年足月顺产一女,现以11岁。于5年前已取出节育环,计划再孕一胎,但至今未能受孕,先后易数医,未果。诊见体丰腴,面色浮白,肢冷畏寒,喜吐痰涎,纳谷不香,时觉腹胀,月经后期而量少,质稀并挟有块状物,经来腹痛,平时带下清稀,大便时梗时溏,舌质淡嫩,苔滑白腻,诊为冲任虚寒,痰瘀阻胞,处温经汤, 吴茱萸 10g、当归15g、芍药12g、川芎10g、人参10g、桂枝10g、 阿胶 10g、(烊化) 牡丹皮 10 g 、生姜 9g、 甘草 10g、法半夏 10 g、 麦冬 10 g、茯苓15、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诊,服上方肢冷畏寒有改善,食欲转旺,带下亦减。原方再进7剂。

  3 诊,尽剂后,月经来潮,量中等,经来腹已不痛,在原方中加鸡血藤15克,再服5剂,同年怀孕,足月顺产一男婴。
640 (1).jpg
(图片来源网络 图文无关)
  例二:  余某,28岁,城关人。2011年8月4日初诊,患者原配因其多年未怀孕而离异,续配于两年前结婚未能怀孕,诊见发育良好,体态适中,月经或前或后愆期,经量或多或少,有时挟有小血块,经来胁肋疼痛,心烦易怒,舌质淡红,少苔,脉弦。少腹时有冷感,带下量多,质粘稠。诊为肝气郁结,痰瘀阻滞。处温经汤加味:泡吴茱萸5g,红参10g,桂枝尖10g,阿胶10g(烊化),姜半夏10g,柴胡10g,香附12g、麦冬10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2g,丹皮10g,甘草6g,生姜3片。7剂 。

  2 诊,服药后渐觉心情舒畅,胸宽体适,少腹无冷感,原方再进10剂。2011年怀孕,现小男孩已1岁,健康。

  按:不孕,原因多种,有寒、热、虚、实、痰、瘀等等不同情况,但是以胞宫寒冷,痰凝阻滞,临床所见为多。温经汤组方严密,温经祛瘀同用,扶正祛邪并举,案一以温经汤原方稍事加减,达到温补冲任,涤痰祛瘀之功。故毕剂而受孕。例二在温经汤原方的基础上加入疏肝解郁之味,鉴于患者除冲任虚寒,痰瘀阻滞之外兼有肝气郁结之象,酌情加入疏肝解郁之药,故收效亦佳。
风一样自由 | 2017-7-26 15: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医生是不孕患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