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天 图:网络
驮尖是大别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神奇秀丽,风景迷人,以“雄、奇、秀、险”著称于世,享有“皖西南小黄山”之盛誉。她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是一座天然奇特的原生态风景区,原来,“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驮尖位于皖西南边境,海拔1751米,东与公皖山——天柱山遥遥相望,南与母皖山——明堂山紧紧相依,西与湖北英山相邻,北与多支尖相连。雄伟壮丽,气象万千。千峰竞奇,万壑争秀,峰峦起伏,峭壁凌空。怪石嵯峨,神态各异,形象逼真。流水潺潺,瀑声阵阵,古径幽深。加上白玉兰、红杜鹃、珍珠黄杨、七叶一枝花等奇花异草与奇松怪石构成驮尖独特的风景,形成一幅幅秀奇瑰丽的天然画卷。
神奇的传说——驮尖的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有位驮背道人在一座风景优美的山上修行,架起石锅在山顶炼丹,有一粒灵丹从山顶滚落到山脚下的一个小山包,忽然变成状如乌金的巨石,这座头顶“乌金”的小山包,因此得名乌金包。乌金包上下有一条长达十里的山冲,因此叫“乌金冲”。今易名“乌尖冲”是也。 乌金冲的大阴排有一个猴洞,洞里住着一群妖猴,经常出来伤害百姓,把某家漂亮姑娘抢去,在洞里成亲。相传是驼背道人在乌金冲拿下妖猴,救出姑娘,为民除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乌金冲口栽下一棵松树,如今,这棵树高有百尺,枝干上千,主干周长丈余,树冠形同一把巨伞,笼罩方圆半亩山地,颇为壮观。树下建有“金竹园”社庙和“五猖庙”。至今留有古碑一块,碑文依稀可见。
在乌金冲尽头,有一条河叫龙井河。河中有一龙井,相传是圣井龙王在此得道升天,呼风唤雨。驮背道人在井边做活,无意中一块木头掉进井里,顿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他便端起一块石板将井口封住,又顿时云开雾散,阳光灿烂。驮背道人见状,立即离开这里,仍然来到山顶,继续修行。他总是“面朝山尖背朝锅,闭目诵读阿弥陀”。曾在一块巨石上仰卧长眠,人称“卧仙石”。后来在天台峰前的峭壁上,指石为棺,得道升天。棺材石隔岗的大山沟,命名为“棺材石沟”。驮背道人面对诵经的那座山尖,就叫做驮尖,又名“驮尖”。
龙井瀑布
龙井河的源头是天然石壁,陡如刀削,峭若悬空。宛如千丈青山镶着一道白银。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壮韵致。的确,岩高千丈,陡峭险峻,飞流直下,白练垂空。其声如雷鸣,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到瀑布的声音。其状如薄雾,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尘。颇为壮观,人称“蛟龙喷水”。
冷饭店” 龙井瀑布的源头,是一大片天然石壁,时陡时缓,石壁上潺潺流水,陡处宛如飞花溅玉,平处静静流淌。石壁中有一天然水井。井水晶莹剔透,清可见底,井边有一奇石,酷似青蛙,故有“井底跳金蛙”之说。游人至此,总得停下来尽情观赏。此处是陀尖的半山腰,人们也正好在这里歇脚,在岸边平坦的石塔上,架起石桌、石凳,在这里吃点心,喝山泉。故有“冷饭店”之称。饭店的屋顶是湛蓝的天空,地板是平坦的石塔,周围是翠绿的屏障,依山旁水,伴有花香鸟语,来到这里,如入人间仙境,不是神仙,快乐似神仙。
牛汼凼 驮尖的半山腰,有一块盆地名叫“牛汼凼”,相传是一个风水宝地。素有“来龙是陀尖,面朝万岁山(即:今天柱山),脚踏龙王河(即:今龙井河)。子孙登高科”的民谣。盖自驮尖发脉,龙气十足;面朝擎天一柱,代出栋梁;外宫尽收长江水,水出东海;内盘明堂重峦叠嶂,俨若子孙。古时候原始森林常有虎豹出入,各方地仙不得进山,只得望而兴叹。晚清时期,石门山有一刘姓大户,登进士第,官居知府。请来各路地仙,在家呆了三年之久,另请百名匠工,䥽山开路,修造石头台阶,到达牛卣宕。在此东寻西找,才选择一块墓地,将其母 老太君安葬在这里(据说当年地仙不敢葬到正处,后来坟墓又被他人所害)。并在太君墓下面建有一座人工湖,(据说是为了收来龙的水)。湖坝至今尚存完整(如今湖水早已干涸,湖底长满大树)。
凤 凰 松
走近驮尖,在一个高高的山岗上,在一条羊肠小道旁,矗立着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枝奇特,犹如孔雀开屏,更像飞凤展翅,形态逼真,神态各异。因此叫做凤凰松。凤凰松下,有一奇石,酷似凤凰翅膀,相传陀尖飞出金凤凰,驼背道人,一箭射落凤凰的翅膀,翅膀落下来,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雄鹰 展翅 距凤凰松不远,有一巨石酷似雄鹰,人称鹰嘴石。其实还有一对翅膀,故名“雄鹰展翅”。鹰嘴石在一座山包的半腰,昂首蓝天,腾起一对翅膀,似乎将要飞翔。神态逼真,令人产生遐想。
仙人指路 沿着主峰大岗南行,到达驮尖景点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山峰,这座山峰非常奇特,风景迷人,气象万千。在那山石交错中,有一座巨石堆积而成的天然屏障,好像青山中嵌着一堆白银。在那高高的山岗上,有许多神奇的怪石,像骆驼,像象鼻,像栗子,像腰磨……怪石嵯峨。在那陡峭的山崖上,挺拔着一排排岩松,好像威武的仪仗队,欢迎游客的到来。更有趣的是在山顶旁边,矗立着一块高高的石头,像一位老人站在那里指点江山。人称“仙人指路”。
姊妹石 顺着仙人指路的方向前行,驮尖奇石映入眼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里的巨石打磨得惟妙惟肖,有的像飞禽,有的像走兽,有的像人物……栩栩如生。你瞧,在绿树丛中矗立着一块块巨石,中间巨石成双着对,多么像一对孪生姊妹。“姊妹石”因此而得名。
一线天
雷公将 一块巨石劈开,分为大小均匀、平行对称的两半,中间留有一条宽约一米的缝隙,行人可以并排通过。两边是平如刀削的石壁,抬头只能看到一线蓝天。因此得名“一线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