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儿舒方治疗小儿咳喘

[复制链接]
查看8322 | 回复3 | 2017-2-27 21: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拟儿舒方治疗小儿咳喘

王业龙

处方:桂枝50克、白芍40克、杏仁30克、甘草15克、麻黄15克、法夏30克、茯苓30克、木香25克、炮姜30克、白术30克、丁香20克、羌活30克、细辛15克、上药用小型粉碎机碾成细末,磁罐收贮备用。

用法:用时取药末,视用穴多少而定,将药末用温水或藿香正气液调成糊状,每用3至5克涂于穴可贴中间囊药处,贴于选好的穴位上,隔日更换一次。3至5次为一疗程。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察病辨经,辨证取穴,保证疗程。即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组方之旨:根据小儿的病理特点,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功能不全,卫外机能不固,所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加之,寒温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易为外感恋六淫,疫疬,内伤饮食而发病。小儿除了先天不足的解颅,五迟,五软和初生儿特有的疾病外,最易发病的是外感咳嗽和脾胃内伤之疾及各种时邪所致的温热病。小儿时期“薄皮嫩肉”卫外机能未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外邪从口鼻吸入,故小儿易患呼吸道疾患,如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

然而,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受纳运化水谷,为生化之源,由于小儿脾胃运化能力不足,消化吸收功能较差,易为饮食所伤,脾气伤则清不升,胃不和则浊不降,所以小儿脾胃病亦多,如积滞,腹痛,呕吐,腹泻,疳证等。故组方从肺脾入手,兼用其它。方以桂枝、麻黄、二陈、丁萸理中汤合方,桂枝汤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麻黄汤开表逐邪之峻剂。凡诸风寒外感,恶寒无汗,鼻塞咳嗽悉能主。理中者,理中也,燮理中焦之功,予中焦之阳也。凡积滞、腹痛、腹泻、疳证用之旋效。该方组方从儿童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出发,按小儿之易感易滞之能事组方,又据小儿诊疗“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之特点,综合安排理,法、方、药,若能对证施治,亦收随拨随应的效果。

病例,吴孩,男,4.5岁,本县美丽乡人,2016年12月15日初诊,家长述,咳嗽半月,迁延未愈,易医数人,消炎,各类止咳糖浆,都用过,未曾收效。诊询咳嗽时轻时重,发热轻微,畏寒倦卧,喜偎母怀,无汗,鼻塞流涕,有时喷嚏,咳嗽声重,有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诊为感冒风寒之邪未解复因寒凉之药所伏,邪气壅闭,阻碍清肃之机,兼夹饮食所滞,。以上药上法贴大椎,肺俞(双) 中脘。第4日来诉,咳嗽大减,饮食倍增,大通畅,惟余偶尔咳嗽。复诊贴药如上法,穴同。共用药2次,随访,临床治愈。

王孩,男,10个月,就诊日期2016年12月25日,咳嗽1周,迭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咳声连连,气急、鼻煽,面白,指纹浮滞。辨为风寒咳嗽。以自拟儿舒方贴大椎穴,肺俞(双),三日复诊,咳嗽大减,贴药处出现红疹,因其咳嗽减轻,病已向愈,考虑到皮肤出现红,恐有过敏之嫌,从安全起见,未再给药,嘱服午时茶善后。

注意:使用本方应辨清小儿证之虚实寒热,若属肺热咳嗽当斟酌使用,若出现皮肤过敏当停敷,或对过敏处做局部处理。






风一样自由 | 2017-2-27 23: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闻先生在治胃上也是一绝
人五人六 | 2017-2-28 09: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泄密了
rfvrfv098 | 2017-2-28 09: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为大家健康说点 方,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