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中这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分为碑身、碑帽、碑座三个部分。碑身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大字,字为颜体,道劲有力(当时国民党内最高职务是总理,所以“总理”这个称谓只能由孙中山独享,后来的国民党领袖改称为“主席”、“总裁”等)。谭延闿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是民国时期四大书法家之一,尤其是楷书写的很好。碑身上方有国民党党徽图案,碑帽为云纹,碑座是“山”的图案。碑的背面没有人们想象的用铭文记述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功迹,可以说是块“无字碑”。 南京有三块著名的“无字碑”,雨花台的谢安“无字碑”、江宁牧牛亭秦烩的“无字碑”,第三块就是孙中山先生的这块碑。并非国民党不想写碑文,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撰写碑文,胡汉民撰写墓志铭,可花了两年时间碑文内容也没能定下来。大家都认为像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其功绩是无法用文字来评述的,于是就决定不写铭文。还好没有写,汪精卫后来当了汉奸,孙中山是一代伟人,伟人的碑文由汉奸来写,显然很别扭,这也是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