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秋燥趣谈

[复制链接]
查看42 | 回复2 | 2025-10-11 10:2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日,天干得紧,像一只无形的手,将天地间最后一点水汽都攥了去,榨得一滴不剩。太阳是明晃晃的,却失了夏日的毒辣,只一味地白,白得晃眼,像一张陈年的宣纸,铺满了整个苍穹。风是有的,只是那风也是干的,拂过脸颊,非但解不得半分燥热,反倒像一把极细的砂纸,在你皮肤上轻轻地打磨,要将那点赖以滋润的水分都打磨了去。人走在这样的天地里,浑身都懒懒的,提不起精神,仿佛五脏六腑都被那燥气蒸得绵软了,只想寻一处荫凉,静静地蜷着。

这时候,便不由得想起那些润泽的物事了。于是,从市集上购得几枚丰水梨,又配了些许百合、麦冬与五味子。回到书房,将那梨子洗净,它的皮是淡黄的,上面缀着些细密的褐色点子,像美人脸上的几点淡痣,反倒添了些风致。握在手里,是沉甸甸、凉丝丝的一团,那股子凉意,便先从掌心,丝丝缕缕地沁入心里去。

我取了一把小银刀,顺着梨蒂处旋开一个顶盖,露出里面雪白的梨肉。那梨肉细嫩得仿佛能掐出水来,中间裹着几粒乌黑的籽,像睡在白玉匣里的墨丸。用小勺小心地将梨核掏去,那小小的梨盅便做成了,玉色玲珑,憨态可掬。接着,将那些洁白的百合瓣,一片片地剥下,它们蜷曲着,像些微型的浪花,又像褪下来的月华碎片。麦冬是些黄白色的小根,形如纺锤,嚼一粒在口中,初时淡而无味,片刻后,便有一股清甜而黏润的津液,自舌根下汩汩地生出,这大概便是它“生津”的妙处了。最后是那五味子,红褐色,干瘪皱缩,其貌不扬,可一投入掌心,便有一股复杂而沉郁的香气散开,酸中带着些微的咸辛,细细一品,似乎又有甘与苦潜藏其后。

将这几味物事,连同几粒冰糖,一并填入那梨盅里,盖上顶盖,置于白瓷碗中,上笼屉用文火慢慢地蒸。我是不去看火的,只坐在窗下读书。书页是干的,翻动时发出脆响;空气是干的,呼吸间只觉得鼻腔里有些刺刺的。但我的心,却因了那灶上渐渐升腾起来的、带着甜香的水汽,而渐渐地润了起来。

约莫半个时辰,揭开锅盖,一团白蒙蒙的、温润的暖气扑面而来,带着梨的清芬、百合的淡雅、五味子那说不清道不明的醇厚香气,顿时将满屋的干燥都驱散了。再看那碗中的梨,已变得晶莹剔透,像一块被暖烟温着的黄玉,里面的汁水与药材融成一体,成了半盅澄澈的、琥珀色的琼浆。

用小银匙轻轻破开那已蒸得极软的梨肉,送入口中,它几乎是不需咀嚼的,只在舌尖一抿,便化作一股温润甘美的暖流,顺着喉咙,一直滑到心底最燥渴的地方去。那滋味,是复杂的,梨的甘冽做了底子,百合的微苦平添了层次,麦冬的生津之效立时便显了出来,而五味子那“五味俱全”的性子,更将这润泽之功,调和得无比妥帖、周至。它不是单一的甜,而是一种丰厚的、能安抚魂魄的温存。

我慢慢地吃着,想着这秋日的燥,原是一种收敛与肃杀,它抽干了枝叶的水分,催黄了草木,为的是来年的新生。人体这小天地,受了这大天地的影响,故而也感到困乏与焦渴。而我们用这梨之润、百合之清、麦冬之滋、五味子之敛,仿佛是在身体里,悄悄地下了一场温润的、安静的雨。这雨,不惊天,不动地,只丝丝缕缕,渗入那看不见的裂缝与焦土之中,将那被燥气耗散的阴,一点一点地补回来;将那被暑热蒸干的津,一滴一滴地生出来。

一碗梨盅吃完,额上竟渗出些细密的、舒畅的汗来,浑身的倦怠,仿佛也随着这汗水,悄悄地散了些。窗外,天色依旧白晃晃的,风也还是干的,但我的世界里,却仿佛有了一片自己的、润泽的云。
小王 | 2025-10-11 20: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文字都觉得这梨肉好吃
rfvrfv098 |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顶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