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正是收获的季节,有一种放假叫回家收秋。
那时候,上学的农村孩子们都会放秋假,回家帮父母掰玉米、挖红薯......收获一年的辛苦,播种来年的希望。谨以这组照片纪念那些逝去的时光,也献给现在的孩子和大人们,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平时工作再忙,这个时候,也都从四面八方回到老家。
家里的老母亲早早的找出了旧衣服,拿上镰刀,跨上篮,下地。
一年的口粮、孩子的学费,全靠这几天。农村人盼着十月,也害怕十月。
田间的稻子熟了,脸朝水稻,背朝天。累了,田埂上坐一坐,放下手中的镰刀,摘下头上的斗笠,双手掸一掸衣袖,抽上几根烟。抽完,继续弯腰割稻子。
还记得,大人曾告诉我,割稻子的时候,要左手拿稻子,右手握紧镰刀,镰刀口要向下斜,不然很容易割到手。
把稻子全部收回去,在这片田野里,便是另一番天地。
玉米熟了,枯脆的秸秆也最扎人。包得严严实实地下地,豆大的汗珠子叭嗒叭嗒往下摔,没掰过玉米的人不知道那个滋味儿。
过去没有机器,一个个地掰完玉米,再拿镰砍秸秆。
掰完玉米,秸秆被割倒,才能看见忙碌着的农人,和地里掰下的一堆堆玉米。
当城里的孩子在家长的簇拥下畅游名山大川时,农村的孩子在田野里享受太阳的“温柔”。
天黑了,大人们还在院子里一边说话一边剥玉米,小孩子们跑了一天,睡得香甜。
黄豆比玉米还等不得,黄豆熟了不收割,会噼里啪啦地炸在地里。
镰刀割过的黄豆秸秆很锋利,可以扎破一般的鞋子。手套、硬底鞋都是不可少的装备。
收割回家的黄豆,晾晒到庭院里。只要一有功夫,就得用木杈棍棒之类的农具,一遍遍地捶打连带着秸秆晒干的黄豆,直到豆荚全部开裂,一粒粒的豆子都蹦出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村里的孩子在田间地头唱着。
刨花生、挖红薯,都是这个季节的工作。
秋收的几天,都比平时吃得好。出了力气还能不吃饱?老太太都比平时舍得放油。
新摘的豆角、香甜的红薯、烫嘴的玉米……丰收,真好!
院子里堆着粮食,父亲惬意地抽着烟:“慢点吃,多着啦。”
一眨眼的功夫,田野里的金黄就被铺进了各家院子里、房顶上。
看着这画一样的美景,村里人会开怀一笑。可谁知道这笑里包含的滋味呢?腰知道,腿知道,浑身的骨节知道,地里的蚊子知道,天边的月亮知道……
放假回家收秋,真的就是收秋么?想一想你多久没回家了、多久没相聚了?收秋也许只是父母想念子女的一个理由。我们常常感慨时间都去哪了,也许就在驻足停留的一瞬间,那些亲情和乡情的美好便不期而遇。放假回家收秋吧,看看父母和亲朋,也让父母和亲朋看看你!亲亲家乡的泥土,也让家乡的泥土亲亲你!
来源:人民日报、河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