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湿阻中焦,按摩帮你消 王业龙 湿为长夏的主气。夏季雨湿较多,外湿伤人,除与季节有关外还与工作、生活环境有关。如水上作业,涉水、淋雨,居住潮湿都可能成为感受湿邪的条件。内湿,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生。在夏天,一些人会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恶心、大便稀溏、全身乏力、舌苔白腻等症状,这是因为夏季的高温天气常常是伴随着多雨而潮湿(有“暑热往往挟湿”的说法)。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脾阳一旦受损,则脾气机不畅不能正常运行会出现以上这些症状。中医认为这些症状属中焦湿困,治疗应从脾胃入手。 根据中医经络腧穴的理论,手足阳明经有清热健脾作用,足太阴脾经有化湿健脾作用,因此不妨自行按摩这些经络上的足三里、阴陵泉、曲池等穴位,既健脾又去湿清热,能改善以上症状,达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它是治疗消化系统病的常用穴。具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通俗地说,它能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可促进食欲,经常按摩它有健身强体的作用。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有运中焦、化湿滞的功效,适当按摩,可以利小便,让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从而有利于脾的气机运行恢复。 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有清热作用。夏天按摩能清暑热,可预防与治疗中暑。
以上穴位操作方法:操作者以手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放在穴位上,其余四指自然放松,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揉动各2-3分钟,手法宜轻柔、稳健、有渗透力,可以间隔5分钟后再进行按摩,按摩时间总共以每穴5-10分钟为佳。方法简单,便廉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