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临床] 头痛验案三则

[复制链接]
查看6607 | 回复0 | 2017-11-6 08: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头痛验案三则
王业龙
                一  痛兼烦,栀、豉剂
                        
刘某。女,35岁,本市场人,头痛十余年,每与情绪变化时发作,发作常迁延10余日不能减轻,服止痛西药仅作用于一时,伴头眩心烦眠差,见其神情急躁,面容怫郁、自言心中似有万虑纠缠,意难摒弃,有时闷乱不堪,神若无主,辗转床褥,不得安眠,心烦, 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辨为肝阳上亢,邪郁化火,扰及足少阳胆经,经气郁滞而致头痛,治以清肝凉血,清热除烦:
     处方:柴胡9克、葛根12克、胆草10克、荆子10克、山栀12克、淡豆豉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丹参10克、丹皮9克、葛根10克、北杞10克、杭菊10克、石决明12克、甘草克9、枣仁10克,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服药3剂,头痛渐减,服5剂后,头已不痛,一周来更方,喜形于色,言药良效,多年来未有这几日舒畅。头痛未作,心烦,失眠俱有好转。于原方加枣仁再服5剂。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本例辨为肝阳上亢,邪郁化火,扰络而痛。治以清肝凉血,清热除烦。方中柴胡、胆草、白芍、丹参、丹皮、疏肝、清肝凉血;山栀、淡豆豉、栀子配香豉,清热除烦,当归补血养血;荆子、杭菊疏散肝经风热;枣仁、北杞补血柔肝。葛根葛根、白芍升津液,舒经脉;石决明潜镇肝亢。是方不用止痛药而除头痛,使十余年的头痛得以治愈,妙在对症方中配以 清热除烦的 栀子豉汤 (1.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憹)。笔者发现多数头痛者都有虚烦不眠,懊憹之伴随症状,故而在治疗头痛的病人时对症加入栀子、香豉。往往收佳效。
              二   痛钻顶,君胆、柴
王某某,女,42岁,2013年9月份10日初诊,头痛偏在颞侧,有数年病史,痛时伴双侧太阳阳穴跳痛,有时有钻顶感,每发须5-7日方能缓解,今已发作10余日,以祛痛片维持,虽勉强止痛,药效过时又发作,舌质偏红,苔红略干,心烦急怒,大便略干,脉弦数。诊为肝阳头痛,治宜清肝泻火,活血止痛。药用胆草10克、柴胡6克、黄芩10克、当归12克、白芍20克、甘草12克、红花10克、桃仁8克、乳没8克、白芷10、克藁本9克、丹参12克、玄胡10克、5剂,水煎药服,每日一剂。
二诊,药后头痛渐缓,无跳痛钻顶痛,维绵绵作痛,舌质仍红,苔少而干,此乃肝阴不足,再拟北沙参12克、麦冬10克、川楝10克、北杞10克、杭菊12克、荆子9克、红花10克、桃仁8克、川芎9克、丹参12克、白芷9克、5剂。头已不痛,食纳亦佳,以四物化裁以善其后。
按:一诊方中胆草、柴胡、黄芩清肝泻火;当归、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红花、桃仁、乳没、玄胡活血行瘀;白芷、藁本袪风止痛。方证合拍,收效极佳。继以育肝阴之剂善其后。

        三   痛不寐,四物遵
徐某,女,44岁,2013年9月5日初诊,头痛经年,头痛偏于右颞侧,胀痛攻逆,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时有胁痛,痛时不欲速则不达睁眼,喜静怕烦,偶有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诊为肝阴不足,阳亢头痛,治以疏肝养血,潜阳,以四物汤为基础,方拟柴胡6克、葛根10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川芎9克、鸡血藤15克、北杞10克、杭菊1 2克、荆子9克、北沙参1 2克、石决明15、钩藤12、白芷10、水煎药服,每日一剂。
二诊;毕5剂,头痛已愈,前方稍事出入再进5剂量,随访头痛至今未曾发作。
按:方中四物汤补血养血,鸡血藤、北杞补血,滋阴,荣络;石决明、钩藤、荆子平肝熄风;葛根升津布液;白芷祛风止痛又兼引经之用。此头痛从血治又一验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