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记者 孙海涛)国庆前夕,记者顺着318国道翻山越岭,来到岳西县青天乡青天村。这里是大别山区腹地,平均海拔600米以上。田野里,黄绿相间的梯田美如油画;山坳中,白墙红顶的民居点缀其中。 在青天村为民服务大厅,记者遇到前来办事的村民汪全明,他告诉记者:"要说村里最大的变化,一是房屋,二是道路,三是村民都脱贫了。 "他坦言,过去住的是土坯房,现在家家都住上了小楼房。以前,村民走的路是羊肠小道,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出行很方便。 据村党支部书记刘同亮介绍,近年来,青天村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面积种植茭白、莼菜、冬桃、桑枝木耳等果蔬,既壮大了集体经济,也让群众稳定增收,巩固了脱贫成果。 岳西县是革命老区,青天村也是"红色乡村"。一栋清代乾隆年间建的"汪氏宗祠",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 1937年7月,鄂豫皖边区国共双方曾在此签订和谈协议,这是在大别山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段历史见证。祠堂内的展板上,图文并茂地记录着谈判的全过程。祠堂东边的侧房,摆放着一张谈判桌,墙上还有和谈人物画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