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来榜家园首页 > 笔留余香 

闻茗公界山 | 钱子华

闻茗公界山
作者:钱子华

每年燕子呢喃、杜鹃盛开时节,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茶山转悠。参加来榜镇公山村的采茶文化节,就是在头陀镇打鼓岭上接到的邀请电话。

长期在岳西事茶,对公山并不陌生。公界山,在岳西中部,因史上是潜、霍两县的界山得名,公山村是以山得名。顶峰公界尖,高耸云霄,海拔1562.8米,是江淮分水岭上的一座名山。天气晴好,在天堂畈大部分地区都能清晰望见。民间称公界尖为“探头尖”, 称天堂畈叫“天塘”。当地有个故事,说,公界山原是一只神猫,很久以来就隔着来榜大岗,探出脑袋,注视着东南边这个诺大的“天塘”,塘里有鱼便伸爪就抓,使得天堂地区长期出不了名流显贵。一天,武艺高强的周老相公,站在天塘东边的塔儿岭上,拈弓搭箭,打算除掉这只讨厌的“猫”。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刚一使劲,“嘣”的一声,箭弦断了。于是有民谣:

天堂子孙不遇缘,
拉开弓来断了弦,
若是射掉探头尖,
五里一知府,
十里一状元。

又说,现在天堂地区人才济济,那是因为时代变了,“塘”里有了很多电线桩和楼房,阻止了神猫的任性……

公山村明代“王家大院”遗址

公界山脚下的公山茶场,上世纪60年代大集体兴建,是我县为数不多的早期标准梯地茶园之一。

60年代营建的公山茶场
80年代初,我刚出校门在本县另外一个区工作,县主持茶叶工作的程东明股长,只要一见面,就会向我介绍石佛(包家乡)、公山的茶叶,如何如何地好。程东明(1926-1996),为本县当之无愧的一代茶师,因创岳西翠兰入《岳西县志》。前些日子,我发现一篇程先生撰写的文章,说1980年冬,天气极寒,全县茶叶大面积减产。斑竹乡公山大队(即现在的公山村)茶场采取有效防冷措施,加上春季及时补救,54亩茶园,依然获得每亩产茶101斤(炒青、黄大茶)的好成绩。由此可见,早在38年前,公山茶场就是全县茶叶的一面旗帜了。


茶叶一直是公山村的主导产业,现有茶园1300亩。公山茶场,也就是这届茶叶节的主会场,有茶园300多亩,在公界山南麓,海拔800余米。此地挺美,周围岗峦起伏,树木葱茏,春花夏叶,秋实冬凌,四时之景不同;发源于公界尖的小河,顺茶园西侧蜿蜒而下,或急或缓,仪态万方。茶园全为当地群体种,加上温凉湿润的森林气候,茶叶的持嫩性、适制性都好。此外,由于远离村庄,日常管理不便,有一半以上茶园处于半抛荒状态,茶棵与杂草乔灌共生,使得相当多的茶叶,具有了荒野茶的特征。这回的茶叶节期间,我留意品尝了几款公山翠兰茶,感觉叶色嫩绿,香气高长,滋味甘爽宽厚,品质确另有一番气象。难怪这里的茶叶,历史上参加省、市、县评比,多次斩获奖项。

TIM截图20180506195531.jpg
采茶小能手

来榜镇、公山村的当家人,在这个人间最美的四月,创造性地组织举办这屇采茶文化节,让我多了次乡村茶文化体验,也重新唤起自己对公界山茶与人的美好回忆。谢谢你们!
来榜新闻早班车   魅力老区   生活信息  笔留余香

猜你喜欢

微信扫描关注来榜家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