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浪子 发表于 2016-8-25 22:48:05

南京中山陵

本帖最后由 深山浪子 于 2016-8-25 22:51 编辑

中山陵位于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坡,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1926年3月12日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同年6月1日正式开工,1929年春竣工。2007年被评为我国首批5A级景区。
中山陵的墓址是中山先生生前选定的,中山先生临终前曾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表现了讨伐帝制和继续革命的决心。
中山先生逝世后,丧事筹备处征集陵墓设计方案,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评为首奖。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铎在古代是用来宣布政教法令和战争令的,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让人想起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言,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
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早年就有救国救民的志向,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武昌起义取得成功后,孙先生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由于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妥协,孙中山于当年2月13日提出辞呈。1924年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商讨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
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于1929年6月1日举行。5月28日上午10点中山先生灵柩乘专列到达南京浦口,随后灵榇由“威武号”军舰恭送到下关码头,下午3时到达中央党部,进行3天公祭,于5月31号封棺。6月1日凌晨4点起灵,上午10时到达祭堂,举行完奉安仪式后,由家属宋庆龄及孙科等人将墓门关闭。在礼炮哀乐中奉安大典结束,此后中山先生一直长眠于此。

深山浪子 发表于 2016-8-25 22:59:19



在这个广场前方,有一个牌坊,那这个牌坊依然是沿袭了古代帝王陵墓的建筑风格了。牌坊是用来歌功颂德的。那么这个牌坊上方有两个字博爱,是孙中山先生亲笔手书的,其实也是对老人家高度的概括和写照。好,大家请看,这个博爱坊中间两根柱子是有一点不同的。第二根中间是接上去的,曾经中山陵也是遭受过日本人的轰炸,这里就是后来补上去的。

深山浪子 发表于 2016-8-25 23:08:27




墓道尽头是平台,左右两边是日本友人赠送的六棵“千头松”树(也叫千层松),左右两边有守灵人住的房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铎,就是平常说的大铃挡,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古代用来布政教法。陵墓选用这样一个图式,让人不禁想起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后人。这里的平台广场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

深山浪子 发表于 2016-8-25 23:10:16


这座宏伟的三拱陵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陵门平面为长方形,高16.5米,宽27米,进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筑,屋檐为单层歇山式(歇山式建筑是我国古代第二等级的建筑屋顶式样)。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的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      陵门中间的那扇一门平时一般不开,只有在孙中山先生生日(11月12日)和忌日(3月12日)的那天才开。台湾国民党领袖连战(2005年4月27日)和宋楚瑜(2005年5月7日)来时,都破例开了中间的门。

深山浪子 发表于 2016-8-25 23:11:44

亭中这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分为碑身、碑帽、碑座三个部分。碑身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大字,字为颜体,道劲有力(当时国民党内最高职务是总理,所以“总理”这个称谓只能由孙中山独享,后来的国民党领袖改称为“主席”、“总裁”等)。谭延闿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是民国时期四大书法家之一,尤其是楷书写的很好。碑身上方有国民党党徽图案,碑帽为云纹,碑座是“山”的图案。碑的背面没有人们想象的用铭文记述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功迹,可以说是块“无字碑”。       南京有三块著名的“无字碑”,雨花台的谢安“无字碑”、江宁牧牛亭秦烩的“无字碑”,第三块就是孙中山先生的这块碑。并非国民党不想写碑文,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撰写碑文,胡汉民撰写墓志铭,可花了两年时间碑文内容也没能定下来。大家都认为像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其功绩是无法用文字来评述的,于是就决定不写铭文。还好没有写,汪精卫后来当了汉奸,孙中山是一代伟人,伟人的碑文由汉奸来写,显然很别扭,这也是天意。

深山浪子 发表于 2016-8-25 23:15:09



现在我们往上看:台阶分3路而上,象征着孙先生所提出的“民族、民生、民权”三民主义,5层平台象征着“司法、考试、检查、立法、行政”五权宪法。      在第六层平台,左右两侧陈列着一对巨大的仿古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市政府捐赠的。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洞,是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被炮弹打穿的。距此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对仿古青铜鼎,是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深山浪子 发表于 2016-8-25 23:18:29


陵门前的那对汉白玉的石狮,样子憨憨的,它们曾经可是皇家的看门狮。它们原本是给乾隆的好几代孙子看过大门的。1935年7月,当时的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将军在北平定王府购得,当礼品送到南京,放到了中山陵的大门前,专门来守陵了。这对石狮是佛教传说中的护法神兽,可以镇妖避邪,和现实中的狮子,自然形态不同啦。我国古代传统的石狮基本都是这个造型。   而在碑亭到祭堂石阶的第四层平台两边的那对石狮子,是用绿豆青的花岗岩雕刻的,形态与传统的石狮造型明显不同。麟毛飞扬、傲首雄视、毫发毕现,正是现实中的“兽中之王”——狮子。令人感到“东亚睡狮”醒了!这对特殊石狮,是福建省著名雕刻铺蒋源成的第三代传人蒋文子的杰作,属于中西合璧的雕法。但遗憾的是左边那只石狮的右腿残缺了,据说是被毁于当年侵华日军的炮弹。前不久这只“受伤”很久的狮子终于已经修复。有机会再来看看吧。   岁月的流逝,总会给人们流下许多的“谜”。在探谜的路上,愿与你同行。

靖哥哥 发表于 2016-8-26 07:31:12

游玩回来要写一篇作文

风一样自由 发表于 2016-8-26 09:07:56

涨知识了

小沫 发表于 2016-8-26 11:47:30

作文写得不错,让老师发个奖状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中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