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驮尖—锅斗崖—雷音寺塔

[复制链接]
查看16303 | 回复0 | 2017-5-21 09: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泛海


念奴娇   再登驮尖


泛海    2017.5.13

登高望远,见晴空万里,烟云微迹。

柱石虬松风啸吼,枝上杜鹃新丽。

长岗游龙,溪岚舞凤,人驻清凉寺。

驮仙当在,携来行跣天际。


再访萦梦河山,容颜易老,光景参差是。

洗尽铅华迎素面,归野方知真趣。

箬叶深丛,落花幽径,坐卧随心意。

神游江海,轻身何用鹏翼?



注:①驮仙,驼背道人,终年在山上修道,用石锅炼制乌金灵药。驮尖因之得名。②行跣,xíng xiǎn,赤脚行走。

 穿越驮尖——锅斗崖——雷音寺塔,全程大约三十五六里,徒步十小时左右,对于手臂粉碎性骨折手术不足一年的我来说,基本上是一件只能梦里想想的事!    可是自从去年5月13日与驮尖一见钟情,又见到老鹰拍下雷音寺塔上的风光片以后,这梦就做了差不多整整一年。   几回回憧憬,几番计划,终于在我与驮尖情定一周年的特殊日子,梦想成真。

老鹰做的图(穿越轨迹)


 驮尖位于大别山核心区,岳西县河图镇与和平乡交界处,海拔1751米。虽名“尖”,实际是一弯曲延伸的山脊,山脊两旁是山冲,和平这边是乌金冲,河图一边是东河冲,因山间溪水清流,当地群众又称大小山脊为大螺蛳眼,小螺蛳眼,总面积约100公顷。

20170521_085712_002.webp

 驮尖之美,美在山之壮丽、石之瑰丽、松之秀丽,花之绮丽、水之清丽、云彩之绚丽!

“小黄山”。

 驮尖之壮丽,既因其高,更因其地理位置特殊。驮尖位于大别山屋脊的核心区,南对天柱,西望司空,东接多枝尖,北连黄毛尖(长河的发源地),妙道山、公界尖、天河尖、羊角尖、牛草山、二祖山、黄茅尖等数十座千米以上高峰尽收眼底,甚至千米以下的白云寨、马园寨、四望山也能一览无余,安(庆)、六(安)两府侍立南北,吴楚古国分列东西。群山连绵起伏,环抱拱卫,迤逦蜿蜒,层次分明,真可谓登驮尖而揽大别、登大别而小天下。

山如苍龙起伏。

水龙吟    登驮尖

泛海   2016.5

一山横亘东西,壁高千仞云中立。

登临绝顶,骋怀极目,长空万里。

天柱回眸,司空禅定,群峰雅意。

听松涛阵阵,子规隐隐,来时路,风吹起。


幽壑蜿蜒碧水,向何方、佳音遥寄?

驼翁瘦鹤,乌金灵药,仙踪宛在。

飞瀑激流,奇石幻影,杜鹃清丽。

纵红尘梦远,壮心难已,荡英雄气。



司空禅定。

那石,那山,那松……

 驮尖之瑰丽,皆因其石。大小螺蛳眼之间怪石星罗棋布,嵯峨林立,姿态奇绝,是典型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大者磊砌石林,耸峙云霄,群峰林立,蔚为壮观。小者鬼斧神工,精巧玲珑,或酷似珍禽异兽,如巨晰石、兔子石、象鼻石、海狮石、海龟石各肖其形;或神似各式人物,如叠罗汉、兵马俑神形兼备;或天生神器,如椅子石、腰磨石、棺材石、仙桃石等,巧夺天工,妙趣横生。

龙门。

山下,东河冲。

天外飞仙。

有峰皆秀。

灵石顽童。

 驮尖之秀丽,尽在其松。成片的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挺立于奇峰绝壁之上,扎根于崖缝石隙之间。探虬枝,顶短针,如伞如盖,如台如扇;拗劲躯,舞老干,似鹤似龙,似虎似凤,形态优美,风姿卓绝。巨松高数丈,小树不盈尺,壮者枝叶繁茂,老朽清瘦矍铄,生机迸发,妙不可言。

孤独。

相伴。

迎客。

雅致。

脱俗。

 驮尖之绮丽,首推多枝杜鹃。多枝杜鹃是杜鹃王国里极其珍贵特别的一种,生长于海拔1400~1700米之间的高山之上,常与云锦杜鹃、黄山松伴生,其高大挺拔的身材、硕大娇艳的花朵,在杜鹃家族里显得非常特别。是“大别山名片”,和黄山杜鹃一起被誉为安徽的“杜鹃双娇”。驮尖岗脊和南坡为点状散布,北坡是集中连片,总计约数百亩,万余株,或枝干劲曲,状如蟠龙,或冠平如削,宛若巨伞,或盘根错节,傍地而行,奇特异常。每逢春末夏初,山花渐稀时节,却是多支杜鹃“正色争炎日,重合沓绛笺”,是难得一见的大自然奇观。蓓蕾初发时多为嫩红色,柔润鲜艳,花开时由红转白,娇娆烂漫,花瓣硕大,丰厚艳丽。每年五月上中旬是驮尖上多枝杜鹃的花期,也是驮尖披上绮丽盛装之时,更是驴友追花逐梦的无上佳期。

争辉。

多枝杜鹃


泛海  2016.5

老干虬枝发嫩芽,云齐华盖绽仙葩;

殷红才染娇娇蕾,素白新披皑皑霞。

宁向高山安寂寞,羞居名苑寄生涯;

经霜傲雪犹高洁,世上何人不爱她?



嫩蕊初开。

艳压群芳。

因为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原本满树,现在只有零星点缀了。

 驮尖之清丽,全在其水。十多条石涧清溪,沿谷而下,流水潺潺,如奏天乐。遇断崖则成飞瀑,见飞瀑则积幽潭,凡潭溢而又成溪泉。雨后水猛,急流奔泻,如万马奔腾,声震山谷,水汽氤氲,直上云天。晴虚空谷,婉转跳跃,听泉音叮咚,掬甘泉入口,生津止渴,沁入心脾。涧谷两岸,苍翠欲滴,河底石间,水草丰茂,小鱼畅游其中,飞鸟啁啾其上,让人沉醉而忘归。

天池之水,有这样纯净吗?

驮尖牛汼凼大瀑布的一部分。更精彩的拍不了,怕掉下去。

 驮尖之绚丽,须看驮尖之云彩。驮尖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温差大,晴雨变化莫测,终年云蒸雾绕,常见云海奇观。老鹰拍过的驮尖日出,我一直推崇为最绚丽多彩的日出景观。原计划是在山上露营的,奈何山水清华同志坚决不同意,只好改变行程,由两日而压缩成一天,由此错过亲眼见证驮尖日出奇景的一次机会。    我们于13日四点半起床,五点出发,到驮尖脚下老冯家时已到六点,早饭是薏仁米、玉米粒炖排骨,还有香喷喷的腌菜炒饭,饭后开始登山。在幽邃的灌木林中,沿着当年刘县令家修建的青石板路攀爬一个多小时,八点二十分到达驮尖大瀑布。这时候山下依然有壮观的云海。天气通透,云雾缥缈,这天早上的日出必定美翻了!

老鹰拍的日出图。

 在错过日出的遗憾和身处仙境的愉悦中,我们几乎忘了劳累和疲倦,绕行过刘府祖坟宝地,穿越与人齐深的箬叶林,爬过冗长的拖脚岭脊,我们在九点半终于顺利到达驮尖大岗。因为时间关系,本次未登顶峰,而是向西折,沿岗脊观光揽胜,也就没有到达百亩多枝杜鹃林和腰(妖)磨石,但恰恰与我去年登驮尖的线路互补。

驴行!

半山的风景。

 一路的奇松怪石,远山近峰,美不胜收。山风遒劲,松涛绿浪,凉爽于体,怡然于心。十一点十分,我们下降约三百米到锅斗崖与驮尖之间的山坳,再攀登一小时,于十二点二十分上至锅斗崖顶。此处近观明堂,远眺司空,巨石规则码砌,如鬼斧神工;奇松虎踞龙盘,实天地造化;杜鹃次第开放,鲜艳夺目,长枪短炮,难摄其美,诗词歌赋,不尽其妙。

我们一路走过来的大岗脊。

天门初开。

龙飞司空之巅。

 从锅斗崖顶到雷音寺塔,攀爬不足百米,时间仅需半小时。沿岗脊尽是规则整齐、端方四正的巨大石条,或卧或立,似塔非塔,仿佛进入巨石疑阵,周边游走着丝丝缕缕通神入幻的神秘力量。

雷音寺塔一角,锅斗崖一半。

近为明堂,远是司空。

禅境。

 雷音寺塔,南属来榜镇横河村,北属河图镇东河冲林场,海拔1704米。雷音寺塔之名,具有神秘的佛国禅宗色彩,得名由来,是当地山民中流传的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释加摩尼佛从印度到东土宣扬佛教,沿途收伏了36山、72洞的妖魔,佛祖架云时看到此地光景殊易,便停山小憩,将108个魔头封禁在山洞中,为防止妖魔逃脱,佛祖留下三件佛宝做为禁制。这三件佛宝是一座舍利塔、一卷佛经、一卷念珠。舍利塔化做了雷音寺塔,一卷佛经成就了古经庵,一卷念珠变成了东葫芦河。    雷音寺塔又名神仙塔,当地人叫九灯台,九级浮屠。这从飞鹰航拍的照片上看起来直观形象。

老鹰的航拍图。

天工之巧,莫过如此吧。

金刚怒目,又如佛门狮吼。

雷音寺塔,名不虚传。

宝塔凌霄(手机拍摄)。

站在雷音寺塔回望,由近及远:锅斗崖、驮尖、多枝尖。只在驮尖边冒出一点点头顶的是黄毛尖。

 雷音寺塔崖巅之上,视野开阔,风光旖旎,巨石如案,可倚可坐,宜躺宜卧,是就餐的绝佳之处。刚才忍着辘辘饥肠,背着包裹坚持下来,就是按计划在此午餐。有花卷、大馍,夹上夫妻肺片,抹了辣酱,就着花生米,真是大快朵颐。再来点麻滩河的麻饼,喝着保温杯里热乎的开水,看远山千重,近水百迴,听松涛澎湃,鸟儿清唱,不亦快哉!

下山途中的小景(手机拍摄)

 原计划,午餐后过雷音寺塔,直奔明堂山,坐索道下山,用时大约两小时,但是需要请朋友去老冯家开车到明堂山景区门口接我们。如果改为从此处速降,经大黑沟东岗脊转下,时间也只要两个小时多点,就能到达停车点。于是,我们决定就此下山。    速降百余米,陡峭崎岖,好在有惊无险,之后山势趋缓,树荫蔽日,曲径通幽。有一段从多枝杜鹃林里穿行,无奈树冠高大,花朵都在上面,只能欣赏,难以记录。    上山容易下山难,归途之中,需歇息五六次。不时回望锅斗崖、雷音寺塔,不由感叹人之潜力无限,胸中自豪感升腾涌发。    五点整,全队11人,平安快乐到达老冯家,喝过热气腾腾的野茶,沐浴依然明亮的斜阳,迎着花香阵阵的西风,向着大岳西,王者归来……


寂寞的舞者(手机拍摄)。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