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书法中的贯气?

[复制链接]
查看14820 | 回复2 | 2015-8-15 15: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法中的贯气,个人理解就是:一是行笔的连贯性,笔意顾盼呼应;二是字里行间的流畅气息,无死水之迹象;三是整体的气势、神韵,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服务于作者的思想情感抒发。

  
  要想理解贯气,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书法的气。气就是气韵。拙见:学习书法一般应该经历三个阶段。也就是“三气”。
  一是“得气”。要练好基本功。掌握字法,要把字写美观;学习并掌握笔法;会安排章法;学会用墨。这是基础阶段。
  二是“行气”。行气是从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出发,反映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和映带关系。其基本要求是:在一行字当中,能拉出一条中轴线,保证轴线左右两边的视觉重量大致相等;再是字与字间具有相互联系,不致各自为政,支零破碎。一般要求笔断意连,联句成行,积行成篇,在文字的上下、左右、首尾的书写中,既有变化,又能和谐。清代宋曹《书法约言》称:“勿往复收,乍断复连,承上生下,恋子顾母。”行气在行草书中的效果尤为突出,地位至为重要。它是章法的进一步优化。
  三是贯气。它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贯,这里是贯通、连贯的意思。气指气韵、神韵,是作品的意境或韵味。贯气就是以气贯之。使之具有神韵。在书法创作中,运笔的同时要用自己的意念控制胸中之气自然流畅的运转起来,使之到达笔端,然后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而且能反映出创作的意象。这里,贯气还可以理解为作品体现出的一种“势”——作者的感情、性情。所贯之气,是清雅柔美,还是粗犷阳刚;是喜悦,还是忧伤。。。。。。都是作者真情的自然表露。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等等,之所以能够世代流传,除了他们高超的书技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倾注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使得作品气韵生动,增强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没有感情,无病呻吟,则贯气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贯气的书法作品,称不上艺术品。
  “三气”相辅相成,不能分割开来。贯气是灵魂。
风一样自由 | 2015-8-15 18: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没领会到,所以也写不好
靖哥哥 | 2015-8-15 21: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榜家园网友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