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解放日报》公布的“光荣榜”中宣布了2017年上海市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五位先进典型名单,浦东新区侨联周浦义诊组志愿者方厚贤位居榜首。
方厚贤和妻子杨容都是中医世家传人。方厚贤的曾祖父方树桐是福建名医,擅长治疗瘟疫病,曾任福建第一所医校——“三山医学传习所”所长。祖父方行维自幼随父习医,17岁东渡日本留学,学成归国后,最初在北京行医,曾治愈过袁世凯的脐漏症,享誉朝野,美名“京津四大名医”。抗日战争爆发后,方行维南下上海,在租界内行医。由此,方厚贤这才会在上海出生长大。1949年建国后,方厚贤读了小学,祖父则进入公立医院,先后担任市十一人民医院特约医师、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华东医院顾问医师和市中医文献馆馆员。
杨容的祖父杨永璇教授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医,上海杨氏针灸学术流派的创始人,曾经担任上海第十一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上海针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上海市针灸学会主任委员等职,出版《针灸治验录》专著。杨容的父亲杨依方也自幼学习针灸,曾担任上海周浦医院针灸科主任、南汇中心医院副院长和南汇中医医院第一任院长兼党支部书记,早在1995年,就被上海市卫生局授予首批“上海市名中医”称号,其著作《杨永璇中医针灸经验选》曾获“上海市中医中西结合科研成果奖”。
正是因为这份家学渊源,1962年,他们同时考入上海中医学院的“名老中医带徒班”,由此相识相知。1967年毕业后,又都因为出身于“反动学术权威”家庭,被一起分配到安徽省大别山区的岳西县徐良乡的卫生院。
1985年,方厚贤由大别山革命老区调回上海南汇时,他在美国定居的亲姐姐曾极力劝他去美国发展,他说,我的根在中国,我要扎根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回上海后他分别在南汇中心医院、周浦医院工作,在中医临床工作中不但继承发扬了其家四代相传的临床学术流派特色和专长,并广学博览,汲各家特长,创立了把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理疗、外治、食疗和保健功以及民间疗法融为一体的“全方位中医综合疗法”,闯出了一条体现“简、便、廉、验、快”特色的中医临床学新路,深受国医泰斗、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裘沛然教授的好评。
在革命老区工作的18年,在老区光荣传统的造就下,在山乡父老乡亲纯朴民风的熏陶下,形成了方厚贤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他对老区有着浓厚的感情。他先后资助了24名贫困失学儿童,使他们重返校园。
2004年,他促成上海建桥集团公司捐赠50万元,在岳西兴建了上海南汇建桥希望小学;
2005年又牵线上海生南集团公司捐赠30万元,在岳西兴建了徐良上海东方希望小学;2009年,促成南汇区向岳西县来榜镇卫生院捐赠了一台价值25万元的电子胃镜;
2011年10月,促成周浦镇对岳西天堂镇道路工程建设捐赠20万元。几年来,方厚贤还组织了三次南汇卫生系统的各科名医专家赴大别山革命老区送医送药。他也因此被聘为岳西政协名誉委员。
方厚贤同其夫人杨容副主任医师一起倡导业余“8小时以外”的义诊服务,此项服务现已发展成为包含了义务门诊、义务函诊、爱心传递热线咨询电话义务服务、免费发放《保健信息》和为残疾人服务的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综合性的义诊服务模式。此项服务自1986年5月开展以来已坚持31年,服务覆盖面不但遍及南汇、而且辐射全市,还扩展到全国各省市,并延伸到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社会,义诊服务总人次超过了22.8万人次,创下了申城侨界义诊服务之最。由于方厚贤在本职医学临床岗位上的出色成绩,其光荣入选《中国医学专家大辞典》。 方厚贤的先进事迹,不但全国各地传媒做了广泛宣传,而其被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和上海东方电视台分别拍成电视录像片《中医世家的后代》、《乡间义诊人》、《造福桑梓》在海内外热播,名扬八方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志愿者、上海市杰出志愿者。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来源:上海侨联/岳西发布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