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房上梁习俗,岳西再也很难看到了!

[复制链接]
查看3968 | 回复1 | 2018-1-15 08: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古至今,在岳西乡下长大的都知道人生有三件事:盖房子、娶媳妇、生(培养之意)孩子。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岳西人习惯盖明三暗六,中间堂轩的瓦房,左右对称,辅助用房与主房呈直角连体侧建,屋子进深大,内设走廊,外部看是三间房,走进去是六间房。也有明五暗十的格局。这种房子最繁复也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屋顶,梁、檩、椽、栈子,以三角架结构,横承纵排、错综复杂地组合在一起,然后在栈子上覆以泥巴,泥面挂瓦,房子就粗具轮廓。


砖瓦房建筑材料大多都是就地取材。基础用山石垒砌。墙体采用干打垒方法筑就,即用木制模型分层夯筑,在模具内置木竹为筋骨,填黄土以杵夯实,去模后用木巴掌拍光,墙体内外不加粉饰,呈天然黄土色。屋顶采用悬山式,成45°斜坡,挑檐斜出一米左右,有利于排水护墙。梁柱皆用大木,堂轩梁柱上画有图案,内容不一,有双凤朝阳、龙凤呈祥,也有八卦图、太极图、莲花图。盖屋顶用的是当地土窑烧制的小青瓦盖,部分房顶留亮瓦透光。屋子多内分两层,下为正屋,上为木阁楼。屋内布置也很有讲究,堂轩是建筑中心,进大门后抬眼看到中堂上“天地国亲师”五个大字,依次表示祭天、拜地、报国、爱亲、尊师之意,天地人伦,道儒合一,纲常伦理,层级井然。在整个盖房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序就是上梁。可能与历史的传承有关,岳西有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很具地方色彩的上梁风俗。

上梁,是盖房的高潮。正梁事先由木匠画好,上面画有八卦、龙的图案。龙的眼睛当场用公鸡冠上的血“点光”。正午12时,堂轩扇墙正好封顶,两位师傅抬着披了红绸被面的大梁,步步向上。这时,鞭炮齐鸣,师傅嘴里呼着赞词:“八宝地上起华堂,吉日吉时来照梁”,“梁头发的千年富,梁尾发的万年长”,“当家的来接糖,一年更比一年强”……上面的每呼一句,还撒下一把水果糖,下面的一边齐声高喊“好”,一边在地上抢着糖果,场面热闹非凡。有时,砖匠也即兴编一些逗人发笑的词句:“东家奶奶真不差,天天煮的是酸冬瓜,匠人师傅都不吃,蛮工伙里往碗里叉”。鞭炮声中,下面的听不清词,只是一个劲地喊“好”,围观的笑声不断。这一天,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会到场随礼,表示庆贺也讨个吉祥。主人也必设宴款待,说是“孩子吃了长劲头,客人吃了带福走”。
-----------
来源:新岳西公众号
风一样自由 | 2018-1-15 16: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小时候家里建房上梁,那叫一个热闹,大人们附合着那梁上说好话的师傅,一个劲的说好,我们一群小屁孩就一个劲的来回跑着抢糖果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