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编的印象里,好像每年的国庆假期,都是农村最忙的时候。一回家,老爸老妈就说,回来了正好,明天家里割稻!其实,我内心是拒绝的!
脸朝水稻,背朝天。累了,田埂上坐一坐,放下手中的镰刀,摘下头上的斗笠,双手掸一掸衣袖,拿出香烟,抽上几根烟。抽完,继续弯腰割稻子。 小时候,看到大人左手拿稻子,右手握紧镰刀。割稻子的时候,镰刀口要向下斜,不然很容易割到手。
可是,尽管很小心,也有割到手指,鲜血直流的时候。就在田边找点止血草,敷在伤口上,感觉非常神奇,这是当时非常有效的止血方法。 现在打稻谷机械化水平提高了,但是在小时候的印象里,那时候都是最原始的打谷桶。 两个相对的人将谷子举起,这样相互配合着在谷槽上摔打着谷物,发出有节奏的“嘭、嘭、嘭 、嘭、……”声,直到稻谷全部打落下来,这是丰收的声音。 当把稻子全部收回去,在这片田野里,便是另一番天地。
小时候,放学后,就是放下书包,拿一个小盆便出门捉泥鳅。顺着排水沟,看到有小洞的地方,挽起裤腿和袖子,运气好一下午就能挖到小半盆~ 每次能捉到一小盆,就会非常开心和满足。兴高采烈地拿回家,让妈妈做一顿美美的晚餐。亲自动手,丰衣足食。 箩、筐、簸箕、扁担,这基本是标配,另外,还有编织袋。有了这几样东西,装稻谷也就方便多了。 农民把收回来的一些稻子倒到水泥地上,让太阳暴晒,然后一遍一遍的翻,晚上装起来,白天又倒出来晒,一遍又一遍的暴晒,一直到全部晒干,每一粒稻谷蕴含着农民多少汗水与辛劳。 为了让稻谷彻底干净,把混在稻谷里的尘土、灰萢、碎草全部清除,还要利用风车(小时候小编最喜欢玩风车)。 小时候,大人们在晒稻谷,小孩就在一旁嬉笑玩耍,或者在一旁帮点忙。 稻谷打完之后,稻草一般都会堆在田里一段时间,让它暴晒几天,让水分蒸发。调皮的小孩子就喜欢在草堆里上打滚,上蹿下跳。 等稻草干了之后,一捆一捆的挑回家,用来放到牛栏里。 尽管农田、鱼塘、河边这些都慢慢离我们远去。记忆里,模糊的记得一些,却觉得是那样的美好。
这一幅幅画面 都是小时候的安庆乡村 珍贵的美好记忆…… 来源:岳西微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