鹞落坪举行大鲵增殖放流活动,我县累计放流大鲵1196尾
(通讯员 王华平)10月30日,2018年岳西县大鲵增殖放流活动在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省农委渔业局调研员武维,副县长许洪斌,安庆市渔业局、淮南市渔政处、怀宁县水产局、岳西县农委、包家乡人民政府、合肥海洋世界水族等单位负责人及各界代表出席放流仪式。活动由安徽省农委主办,岳西县农委承办,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协办。本次活动共计人工增殖放流大鲵414尾,其中合肥海洋公园、淮南市渔政处、怀宁县水产局分别救护的成年大鲵共4尾,中央财政资金安排的二年生大鲵苗种410尾。岳西县公证处现场公正,这是岳西县自2014年开始实施人工增殖放流大鲵以来第5年开展此项活动,累计放流大鲵1196尾。大鲵是世界上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三亿五千万年,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地球纪念物”和极其珍贵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保健、医学、科研和观赏价值。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大鲵具有喜静怕惊、喜洁怕脏、喜阴怕光的特点,多栖息于泉水众多,水质清澈,水生生物丰富,岸边植被繁茂的山谷、溶洞、阴河之流水中,对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故而有生态环境的“指示剂”之称。大鲵能长期在岳西生存、繁衍,是岳西自然生态极好的有力佐证。岳西县是大鲵原栖息地,历史上大鲵资源较丰富,也是较早开展大鲵驯养繁殖的地区,目前,全县共有大鲵驯养繁殖企业8家,有可繁亲本和后备亲本千余尾,经过多年发展,岳西县大鲵驯养繁殖技术日趋成熟,已经形成了岳西特色。增殖放流是目前恢复自然水域生物资源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实施大鲵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对于促进大鲵种群数量的恢复、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高全社会保护大鲵资源和生态环境意识。此次放流活动是岳西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等法律法规的重要体现,也是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的延续,将进一步修复岳西县水域生态环境、丰富大鲵等特有鱼类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更主要的是,希望通过这方面的活动,向社会各界进一步表明岳西县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做负责任政府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保护资源和爱护环境的意识。此次放流活动只是开始,特别要加强放流后续管理,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自觉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水生生物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大鲵增殖放流后的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随时掌握资源变动情况,以便进行放流效果的评价;三是在放流后30天内,安排专人巡查,对体质较弱、发生疾病的大鲵苗种进行人工救护;四是加强执法检查,打击偷捕行为,保证增殖放流效果。 http://www.elaibang.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elaibang.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elaibang.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