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水水扶贫路,风风雨雨踏征程
山山水水扶贫路风风雨雨踏征程
作者:葛伟图片:岳西人文地理出品:岳西人文地理
山山水水扶贫路,风风雨雨踏征程。岳西县脱贫攻坚的号角早已吹响,全县每一个干部都是扶贫队伍的一员,包家中心学校的每一位老师也成为扶贫的主力军。
一路走来,山一程,水一程,作为参与扶贫工作的老师们有太多的感慨,也有不少的收获。
记得2015年初春时节,包家乡政府的领导到学校召开第一次扶贫工作动员会的情景:一叠叠的“小黑包”,一打打的扶贫日志本,一张张的扶贫资料在会议室分发到每位老师的手中。从此,老师们踏上了风雨兼程的扶贫路。
包家乡地处大别山边陲。平日里,我们看到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美景,但体会不到大山村落部分家庭的生活艰难;我们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但想象不出在深山林中贫困家庭的经济拮据。老师们带着一份爱的情怀走进了一个个贫困家庭中,和贫困户促膝谈心,了解情况,帮忙出点子。
教师本来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但想想自己帮扶的对象确实存在困难,一份份爱心能够如花绽放,心里有一种责任在肩而又不平凡的感觉——给贫困户联系务工岗位、帮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给贫困户送化肥和饲料、帮贫困户读书子女申请资助,拿出微薄的工资慰问年纪大的贫困老人……一次又一次的真实行动把扶贫人的爱洒在大别山的村落,一次又一次的帮扶措施让帮扶对象深深感动。
原来,老师的爱,除了能温暖学生的心房,也能点亮贫困家庭那盏充满希望的灯火。
脱贫号角越来越嘹亮,扶贫人的意志越来越坚定。其中,教育扶贫的政策在县领导和教育局的部署下,悄然推进。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扶贫政策在包家河畔落地生根,我们每一位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家为了让每一位贫困子女享受到教育扶贫的政策,分头行动,进行拉网式的排查,确保了不漏一户不丢一人。包家村落,山路崎岖,人烟稀而广,一次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也许要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一份资助告知书的送达,也许要脱鞋脱袜趟水过河,一次资助信息的填写,也许要久等贫困户劳作回家的空当……
作为扶贫工作中的一员,我是忘不了老师们冒着寒风细雨去走访的背影,忘不了老师们假日里挨家挨户政策宣讲的场面,也忘不了夕阳西下,灯火阑珊时老师们满载而归的笑脸……
走过千山万水方知风景美丽,脚踏实地走村访户体会人间百味。老师的生活圈子很单纯,整天面对的是一群活泼的孩子,很难感触社会上包罗万象的人际关系。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大课堂,一次次的扶贫路,老师们和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员接触,确实能体会真正的民间疾苦,感受生活的艰辛不易,也能学会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
我觉得,任何时候,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更远的征程,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更苦的经历,我们一定能磨练踏石有印的意志;更难做的事,我们一定能积累宝贵的经验。扶贫的路一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明朗,我们的使命还没有完成,肩上的担子就不会放下。目前,教育扶贫工作验收告一段落,但为了美好的明天,无论风雨,我们仍会击鼓催征前进!
请相信诗人普希金说的:一切过去的,将成为亲切的怀念!供稿作者:葛伟(岳西县包家中心学校)
来源:岳西人文地理公众号
页:
[1]